新华社记者
6月1日早上6点多,9岁的郑俊杰早早起床,为儿童节的表演做准备。
尽管父母一早要外出务工,无法陪他过节,这让他觉得有些扫兴。但得知一群“大朋友”来当观众,郑俊杰还是很高兴。
上午点,郑俊杰来到下坝小学,他得知的“大朋友”除了部分学生家长,大都是来自贵阳市的志愿者、普通市民、企业爱心人士。
下坝小学是一所位于贵阳市城乡接合部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全校共有160名学生,全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其中还有30多名留守儿童。
学校支教志愿者李思缘上午7点多就来学校布置会场,帮孩子们化妆,并参与节目主持,忙得不亦乐乎。李思缘说,“一对一”帮扶和开展儿童主题活动,帮助解决孩子们的生活困难,把他们置于关爱的中心,很有意义。
舞台下的“爱心妈妈”团队,来自贵阳市普通家庭。“刘妈妈”李慧说:“我深知孩子成长对亲情的渴望。希望我的孩子与农民工子弟结对子,多关心他们成长。”
儿童节前夕,重庆大田湾小学人潮涌动。吸引人们的是一场足球对决。
一支是主城区的学生球队,曾多次包揽市级、区级各项赛事冠军的大田湾小学;一支是农村留守儿童球队,去年“爆冷”获得重庆校园足球联赛冠军的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
当地妇联组织的“爱心童享,筑梦行动”活动,让小小的足球架起了他们友谊的桥梁。
在江西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狮峰学校的留守儿童与江西省赣剧团的演员们一起,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赣剧。
狮峰学校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今年3月份开始,江西省赣剧团在太平镇狮峰学校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表演艺术家们不定期以经典演唱、现场传授等方式为孩子们授课。
13岁的杨羽翔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今年,杨羽翔被选中成为赣剧院学雷锋志愿者的“小帮手”,画上了漂亮的小生妆,还在台上领着同学学习简单的赣剧表演。“等爸妈过年回来的时候,我想表演给他们看。”
在青海省妇联和省交警大队组织的“交通安全小课堂上”,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中心幼儿园6岁的藏族女童花毛,口中念念有词,她正在扮演“小交警”,舞台上的孩子们正在表演。
今年儿童节,果洛州玛多县幼儿园的30名儿童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儿童福利院的20名孤儿来到西宁,和省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庆祝儿童节。瞻仰西路红军纪念馆、游览动物园、观看3D动画片……每天在往返的车上,孩子们都兴奋地说个不停。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内,19个孩子在支教志愿者的带领下齐声歌唱,歌曲《童年》和《时间都去哪儿了》因童稚的声线,演绎起来韵味更浓。
志愿者孙伟和4个校友来自湖北省华中农业大学,在希望小学支教至今快1年了。他们为希望小学的98名孩子上课,时常还和他们谈心,进行家访。
毕节市副市长冉霞介绍,毕节市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风险评估。对风险等级低的,采取“一对多”帮扶;对风险等级高、安全隐患大的,列入重点对象管理,由乡、村或学校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帮扶;确实找不到监护人的,委托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目前全市福利机构已累计监护照料重点对象1156人次。
虽然地处偏僻,但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孩子们一样,阿克陶县的小学生通过文艺会演,隆重欢度自己的节日。
儿童节这天,12岁的阿布都肉苏力·阿力别克从老师手中接过漂亮的文具包,然后腼腆地快步跑回操场。阳光下,他身上宝蓝色的柯尔克孜族天鹅绒刺绣上衣、头上洁白的毡帽显得格外耀眼。
两年前,阿力别克从距离阿克陶县县城200多公里的木吉乡昆提别斯村来到县城里的寄宿制学校读书,在这里,他再也不用为今后的学费、住宿费发愁,可以安心快乐地在县城里学习生活。
柯尔克孜族牧民大多居住在喀喇昆仑山深处,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在这所被称为“阿克陶县小白杨双语小学”的寄宿式小学里,共有2542名学生,都是当地边境农牧区走出来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子女。
小白杨双语小学党支部书记闫旭波说:“山区牧民子女受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困扰,以往很难有机会改变命运,不过现在,他们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今年,西藏自治区集中收养的孤儿,在新家迎来首个儿童节。西藏自治区儿童福利院里12岁的藏族小姑娘扎西和“爱心妈妈”色珍生活在一个宽敞的寝室里。
6个孩子一间的宿舍整洁干净,床上铺着厚厚的褥子、叠着一厚一薄两条被子,衣橱里整齐地叠放着孩子们的衣服。色珍说,每个季节都会给孩子们换发新衣。
寝室里的藏式客厅是孩子们看电视、玩耍的地方。墙上的“全家福”中,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儿童节这天,西藏哈达嘎布盲人乐队也来到福利院义演,小品、朗诵、合唱、独唱等节目精彩纷呈。
穿着崭新藏装、系着红领巾的扎西和小伙伴们看到台上盲人演员的精彩演出,满脸兴奋,手心都拍红了。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