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各地爱心墙遭遇的报道和讨论越来越热闹。爱心墙始于伊朗德黑兰,遍及城市角落的衣物“爱心墙”给贫穷的人们送去暖意。墙壁上涂着标语:“如果不需要,请留下;如果需要,请带走”。大学生志愿组织是“爱心墙”行动的重要推手之一。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赞扬伊朗民众自发的爱心接力。
可是,国内各地纷纷立起的爱心墙,却是“命运多舛”。有媒体曾报道昆明北站隧道一爱心墙启用不足10天,因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被辖区街道办取缔。没想到才过了1天,爱心墙的命运就来了次“反转”——考虑捐赠和受助双方的需要,辖区街道办又撤销取缔,改为放置爱心桶并加强管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没过一天,爱心桶又被偷了。
短短10余天,从受热捧,到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再到被取缔又“反转”,昆明北站隧道爱心墙的命运真可谓“一波三折”。而其遭遇在国内并非个例。同是今年2月,媒体就报道过,厦门“爱心墙”遭遇“爆棚”烦恼,一天收到千件衣物,而取走衣服的人又少,以至于半个通道被堵住。济南市经二路嘉华购物广场对面的“爱心墙”则显得很冷清,墙上更是一件衣服也没有。附近居民表示,衣服前天被收走了,有些被收废品的带走,有些被需要的人带走。而在石狮,春节前出现于体育场乒乓球协会楼下外墙的“爱心墙”,原本贴在墙上的“爱心之墙”宣传纸已被揭掉,所有衣物也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不见。
当然,爱心墙目前在各地并没有“全军覆没”。据媒体报道,在郑州,爱心墙的数量没减反增,由河南商报发起的“爱心墙”在10天的时间里增加到了14面。主办方甚至发出倡议:100面爱心墙,等你来刷。
为什么多地爱心墙纷纷“阵亡”,而郑州的爱心墙至今却还生生不息呢?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那些沦为旧衣垃圾场的爱心墙,爱字不假,却实在是没有上“心”。看到爱心墙的消息就热血沸腾的民间人士和辖区街道,空有一份热情,却没有把爱心墙的维护和管理放在心上。而郑州的爱心墙之所以没有显现出“虎头蛇尾”的迹象,据媒体报道,是因为自活动发起之初,主办方便和各个基层街道办和社区对接,以保证爱心墙设置后,日常维护能获得保障。不仅每天有专人巡查,墙上还搭起了雨篷。更有市民建议:把城区难以消化的衣服传递到偏远地区,启动一个“山区传递计划”,让爱心墙进一步成为爱心通道。
对此,2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别让“爱心墙”碰壁》一文指出:“新事物在落地过程中,常有一个适应、调整、改进的过程,也可能会引发一些新问题,但无论如何,遇到问题就取缔、出现“麻烦”就叫停,暴露的是有关部门不愿作为、怕担责任的私心。管理管理,不是只管不理。即便是管,也不是简单的关与堵,尤其是像“爱心墙”这样的好做法,起步之初,更需鼓励包容、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爱心墙”不碰壁、不夭折,也是对相关部门的一次考验。”此段文字,可谓一语中的.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