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针拨回至2003年,中国房地产踏上一段全新征程,这一年,也是新京报的创刊之年。
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首次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进入真正的黄金时代,从初期被视为奇迹的百亿销售额,六年之后达到千亿,并用一个九年时间,以惊人的速度迈过三千亿、五千亿、六千亿门槛……
也是这一年,央行出台“121号文件”,提出对二套房适当提高首付比例,并从住房供应、土地供应、信贷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控,拉开中国房地产长达十多年的调控大幕,从2005年、2006年的“国八条”“新八条”“国六条”抑制房价上涨,到2008年、2009年利好政策频出,刺激楼市增长,再到2010年“国五条”、2011年“新国八条”出台,全面开启限购时代。2014年,各地限购政策解绑,2015年,中央发布“3·30新政”,购房需求迎来大爆发。2016年,限购重启,伴随着的还有限贷、限价、限售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五限”时代。在“房住不炒”的指导下,中国楼市拒绝大起大落,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是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搭建,从2003年颁布的中国第一个《物业管理条例》,到2007年《物权法》实施并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此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房地产税将进入立法程序,租售并举制度的建立等等。
一系列短期调控政策的颁布以及顶层制度的建设,无不推动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中国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的确如此,16年来,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中国的住房供应逐渐形成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长租公寓等多层次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面的居住需求。我们同时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老百姓的居住空间也逐步改善,从空间相对局促的中小户型升级为大平层、上下叠、独栋、合院等。
16年来,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与楼体,意味着几代人住房梦想在时代的浪潮中变得清晰而真实。
然而,新的周期,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仅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经济转型、产业动能转换等宏观环境,短期内还将持续遭遇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受到行业发展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传统业务天花板渐近、利润持续摊薄、服务与运营能力的缺位。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房企寻求转型,重新探索房地产的本质,回归发展的本义,将产品、服务、运营能力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铸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中,唯有紧紧围绕老百姓的居住消费需求变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忘初心,匠心筑家。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