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赵实)5月3日,新京报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土部与国家发改委已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规划》提出,将通过建设用地“减量瘦身”,倒逼城市功能提升,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北京顺义东部等13片耕地,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保障交通一体化发展用地需求
《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土地利用原则和利用导向,鼓励将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而存量挖潜区不宜再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建设,区域建设用地以存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增量控制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控制区域新增建设用地。
此外,将从轨道交通、公路网、机场、交通综合枢纽、港口体系等几方面,保障交通一体化发展用地需求。
专家称可抑制土地财政及房产过剩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认为,《规划》内容的制定,是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目前的监管不到位以及疯狂投资的纠偏,“原则上新增建设用地严控,鼓励存量转化、存量挖潜,不宜再进行高强度大规模建设,其实就是在纠正北京周边通过土地供给来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应该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北京周边无序的过度投资炒作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合理目标设定及监管不到位,才导致北京周边的地价、房价无序上涨。”陈志举例,比如以河北为主的环京区位,曾主张的“环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绿色生态”等等,推出的建设用地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具体产业的落地,而是用于住房,“就是通过土地供给和出让,来缓解财政压力,增加财政收入,虽然也有基础设施的内容在,但都是不明确的、泛化的。”陈志说,《规划》的内容制定,目的是从土地供给上抑制土地财政,减少地方对房地产的财政依赖。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