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证监会于5月11日公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后,时隔两个月,证监会再次就《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进展重磅发声。7月10日,证监会发文表示,截至6月末,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推动高频交易降频降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程序化交易得到全链条重点监管,监管效率明显提升,针对性也更强,能够进一步减少程序化交易踩“红线”的情况,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公正交易秩序。
证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中有降,交易行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之前高频交易可能存在过于频繁的情况,引发价格的不正常波动,从而进一步影响证券价格、估值水平,误导投资者,增加资本市场的风险。此次,通过严监管降低整体量化交易、高频交易的账户数,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交易秩序,对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了控制措施。
事实上,年内监管已针对程序化交易多次发声,且正在推进《管理规定》逐步落地。不仅如此,中证协也拟通过券商机构对高频交易进行约束。7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中证协制定了《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并于近日向券商征求意见,拟对证券公司和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作出约定。其中提及,证券公司按照监管规定有权对程序化交易客户的交易行为实施有效管理,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从严管理。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出台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细化完善具体安排。具体包括,指导证券交易所评估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报告信息核查和现场检查力度;指导证券交易所尽快公布和实施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进一步推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
同时,加强与香港方面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对北向投资者适用与境内投资者相同的监管标准。明确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
此外,持续强化交易行为监测监管,对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量化交易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依法从严打击、严肃查处。
王红英解读称,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降低程序化交易频率,预计会影响市场相关交易的整体规模。当前,在监管对高频交易实施从严管理背景下,交易账户已在缩减。而从长期来看,监管“根据申报数量、撤单率等指标,研究明确对高频量化交易额外收取流量费、撤单费等标准,以‘增本’促‘降速’”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保证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促进整个资本市场健康、稳健、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