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方案》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动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城乡融合等多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是重点。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4%、城市数量增至685个、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7000 公里等。虽然各方面成就斐然,但同时还需看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依然有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
《方案》指出,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尚未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城市发展协调性不足,超大城市规模扩张过快,部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面临经济和人口规模减少,城市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市治理能力亟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虽然近些年以来,新增农民工规模增速逐步下降,城镇化增速放缓趋势逐步显现。但整体来看,我国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的4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且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明显差距,这些客观现实持续吸引着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
在此背景下,此次《方案》着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群一体化、城市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具体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定为首要任务。户籍政策方面,《方案》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对于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义务教育和住房保障等的实际享有水平,探索实施电子居住证改革。
除了提高城镇化“人”的质量外,城市质量和韧性也是重点。《方案》表示,将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记者 梁倩 汪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