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 >

人民日报:农民老龄化之后 明天谁来种地?

时间:2015-03-30 11:0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人民日报:农民老龄化之后 明天谁来种地?

  化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

  媒体报道,重庆一位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最近遭遇了“高龄农民”的苦恼。这家合作社流转了800多亩土地,雇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30多个“高龄农民”中,患有高血压的就有七八个,合作社专门买来血压计,下地前要先给农民量血压。

  为什么不请壮劳力?这位理事长说,农村劳动力紧缺,以前农忙才缺工,现在一年四季都缺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会种也不愿种地,四五十岁的多在外地打工,剩下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是我国乡村的普遍现象。尽管这些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田间劳作的大多还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愿务农,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没“钱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如打几天零工挣得多;二没“前途”,当一辈子农民,种一辈子地,有啥奔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民老龄化的苦恼,事实上就是“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

  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还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等改革举措,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让资源在城乡间配置更均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实现这一转变,要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都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仅要用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农业,还要把目光放得更深、更远,不再局限于一次产业,初加工、精加工、销售、流通、休闲观光……延长的产业链条上可以细分出无数环节,衍生出无限的增值机会。农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要创造条件让年轻、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起来。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让他们安心留在农村发展。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营造尊重种地、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大学生或其他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资金奖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就业创业。


(责任编辑:林可)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